半导体行业2023年展望:增长渐近、风险犹存
2023年以来,ChatGPT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热潮,受到大量关注,AI大模型对数据中心业务相关产品(如CPU、GPU、光芯片)的关注度也在飙升。5月30日,全球AI算力龙头英伟达盘中市值一度突破1万亿美元的现象,更是佐证了市场对于AI算力的强劲需求。
训练模型和维持模型正常使用需要消耗大量的算力,算力需求的增长则代表了相应基础设施还有长足的替代和升级空间。那么为提供底层逻辑的半导体产业,未来发展现状如何,以及是否会在不久的将来迎来逆势复苏?
01、半导体产业及其周期性特点
近年来,因为国产替代、卡脖子等问题的存在,“半导体”、“芯片”等名词对大家来说都已不再陌生。随着时间的沉淀,一个共识也已经形成——半导体是科技发展和新基建的“基石”,小到从LED灯、手机,大到计算机、汽车,再到如今大火的生成式人工智能,背后都需要半导体的支撑。
目前,全球半导体市场年销售额已经超过5000亿美元,同时,在过去较长时间中,全球半导体行业年均复合增速基本保持略高于GDP增速,这反映出,半导体产业和宏观经济拥有较强相关性,以及半导体作为科技产业的底层基础,长期维度下电子化趋势持续推进,全社会“硅含量”正在不断提升。
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长期稳步向上增长的同时,我们亦应该看到,中短期视角下,全球半导体行业仍具有典型的周期属性,每个完整周期一般持续3~4年左右。而半导体之所以具备周期性,主要因为它的本质还是制造业,天然有“库存属性”,如果出现阶段性的供需失衡,就会经历“去库存-补库存”的循环,出现“需求旺盛-重复下单-产能扩张-需求下行-库存堆积-产能去化”的典型运营行为,随之带来阶段性产业供需错配,从而通过价格剧烈波动,以及量的变化,形成典型的半导体产业周期。
02、消费类需求复苏仍不明朗
根据SIA的数据,2022年全球半导体下游应用领域中计算机占比31.5%、通信占比 30.7%、汽车占比 12.4%、消费电子占比 12.3%、工业占比 12%、政府占比 1%。
由于消费类下游占比较高,智能手机、PC 等出货量均处于大幅下降的趋势中,消费类需求大幅下滑导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下降。目前智能手机、PC等终端厂商仍处于去库存的状态,未出现明显的需求复苏迹象。
IDC预计2023年全球和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 1.1%,2024年恢复增长。IDC预计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会低于12亿台,同比下降1.1%;而中国市场的出货量预计将为2.83亿台,同比下降1.1%。IDC预计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12.63亿,同比增长5.9%;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重新回到3亿台,同比增长 6.2%。

全球和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情况预测
根据 Canalys 的数据,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PC出货量为5400万台,同比下降了33%,已经连续4个季度出现两位数的降幅。其中笔记本电脑出货量为4180万台,同比下降了34%;台式桌面电脑出货量为1210万台,同比下降了 28%。当前39%的分销商有超过5周的 PC 库存,其中18%的分销商有超过 九周的库存。Canalys预计2023年第一季度将是今年全球PC市场出货量降幅最大的一季,复苏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始,并持续到2024年。

2017Q1-2023Q1全球PC出货量情况【百万台】
03、半导体产业投资展望
据中原证券2023年半导体行业月报分析:
1、去年以来外部环境对国内半导体的监管日益加强,可关注国内半导体产业链薄弱环节的自主可控投资机会:半导体设备及零部件、材料。一方面,外部半导体管制新规最核心的目的是限制大陆的制造能力,加速了国产替代迫切性;另一方面,国内政策大力扶持,在此背景下国内晶圆厂有望加大国产半导体设备、材料的使用规模,国产替代也正在加速进行中,未来成长空间巨大。
2、AIGC模型预训练数据量增长,带动算力需求爆发,算力基础设施云、边、端AI芯片作为算力载体,将迎来高速成长期,算力提升也将带动存储芯片使用量大幅增长,可关注AI相关投资机会。
3、风险点提示:
1)AI技术进展和应用落地低于预期;
2)半导体国产化进度低于预期;
3)半导体复苏进度低于预期;
4)贸易摩擦的持续;
5)市场波动等其他风险。